單片機(MCU)的短缺是持續芯片危機的核心,隨著短缺的持續時間延長,加上其他因素,國內已采取重大措施改進汽車MCU產業。從長遠來看,它可能嚴重依賴亞洲的MCU行業的平衡。
目前,全球約90%的汽車MCU市場已被英飛凌、恩智浦、瑞薩、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和Microchip等六家公司壟斷。然而,他們的封裝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同時,70%的單片機晶圓由臺灣省的臺積電制造。
據預測,中國未來在全球MCU市場的份額將從目前的3%增長到2025年的10%。在同一時間跨度內,能夠在國內采購25%的MCU,高于目前的5%。最近很多一級供應商的出現是中國MCU行業增長的部分原因,因為芯片自主計劃和汽車電氣化過程中,MCU成本的上升促使這些一級供應商遠離成熟的MCU品牌,轉而支持國產MCU品牌。
比如,國產MCU廠商GigaDevice于8月推出了其首款汽車MCU,并計劃在2022年年中實現量產。與此同時,另一家中國MCU公司云圖半導體已與小米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幫助后者實現電動汽車的發展。
除了依賴國產MCU企業,中國汽車廠商也開始自產汽車芯片。一些汽車制造商也尋求與IC設計公司的直接合作,跳過芯片分銷商作為中間人。
以上就是英銳恩單片機開發工程師分享的“芯片短缺促使MCU產業重心向國內傾斜”。英銳恩專注單片機應用方案設計與開發,提供8位單片機、16位單片機、32位單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