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傳感器市場不斷擴大,同比增長已經超過了兩位數,而推動這一增長的主要因素是物聯網設備、移動設備和可穿戴設備中引入的傳感器數量眾多。由于采用傳感器融合技術,從多個傳感器獲得的信息相結合,獲取單個傳感器無法獲取的高水平聚合信息,現在有可能出現前所未有的應用場景。
英銳恩單片機開發工程師介紹,目前最常用來與這些傳感器通信和控制的是集成電路(I2C),其規格由飛利浦半導體(現稱之為恩智浦)于1982年引入。另一個常見的接口是SPI,對于SPI,它需要四根電線,并且具有許多不同的實現,因為沒有明確定義的標準。此外,SPI需要為總線上的每個附加設備增加一條芯片選擇線,從而增加引腳、電線和功耗的數量。所有這些,讓其在短時間內變得非常流行,其主要優點是只需要兩個信號(一個用于數據,一個用于時鐘),可以連接同一總線上的多個設備,以及支持不同傳輸速率的能力。
但是,I2C接口存在一些重要限制,包括連接到總線的子設備不可能啟動通信、需要使用上拉電阻器(這會導致功率吸收增加和上升速度緩慢),以及限制性能的通信協議。
如今,傳感器對設計師來說是一個艱巨的挑戰,因為市場上存在很多種接口(I2C、SPI、UART等),所以如果擁有一個一致且通用的協議(一種通用接口),這樣與各種傳感器通信會變得更加方便和容易。
I3C接口有什么特點?
在原有的I2C標準的基礎上,它保持了落后的兼容性,由MIPI聯盟標準化的新型I3C接口增加了改進和重要的附加功能,如多滴操作機制。這種創新接口的主要目的是引入一個通用標準來管理與不同類型的傳感器的通信,同時確保高性能、低功耗和減少接口引腳的數量。下圖為I3C應用圖,我們可以立即看到:
1.只有兩條線路(SDA和SCL)的通信總線,與傳統I2C中完全一樣。
2.多種速度通信模式,允許高達30.3Mbps的數據日期。
3.帶內中斷和熱連接機制。
4.連接同一總線上的多個主節點的可能性。
5.連接I3C和I2C子設備的能力(向后兼容性)。
I3C接口中引入的新功能之一是,連接到總線的每個子設備都有可能利用通信協議中使用的相同SDA和CLK線路生成中斷信號。在一些方面,比如"帶內中斷(IBI)",這意味著不需要額外的線路或信號,隨之而來的是成本的節省和連接的簡化。
以完全類似的方式,有可能管理帶內命令代碼。其他突出功能包括7位動態尋址,僅適用于I3C設備(仍保留舊I2C接口的靜態尋址)、多主操作以及支持總線上的"熱拔插"設備(熱連接功能)。此外,I3C接口還支持低功耗操作,并引入傳輸數據速率的大幅提高,這兩個關鍵因素極大地促進了此協議在嵌入式應用程序中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