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芯片領域被美國限制,中國決定努力實現芯片的自給自足,以滿足國內需求。今年量產28nm和明年14nm芯片的能力,在這一領域獲得了重大突破。
一、克服技術挑戰
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增長確實是個重大挑戰,芯片制造是一個高度復雜的過程,需要極高的精度,通常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獲得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大規模生產芯片。英銳恩單片機工程師介紹,盡管面臨多項技術挑戰,但是有望在2022年實現14納米芯片量產的目標。
近段時間以來,14納米芯片的發展克服了許多技術難題:蝕刻機和薄膜沉積等關鍵設備從零開始實現;后端封裝和集成技術已經成熟;拋光劑、濺射靶材等數百種關鍵材料通過了大生產線的評估并進入了批量銷售。這些成就使我國能夠覆蓋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體系。本質上,為了扭轉了被動局面,需要引入一套完整的處理技術。
英銳恩單片機工程師表示,國產芯片并沒有一味追求高水平的制造工藝,而是‘回到’成熟的技術來滿足通用芯片要求,更加注重設計和封裝優化。這一戰略,可幫助半導體應用和整個行業換來時間。
另一方面,盡管中國半導體產業不斷壯大,但仍需要資金支持,才能進一步擴大14nm芯片的產能。光刻機、清潔設備或拋光設備等設備不僅價格昂貴,而且消耗大量的水和電。此外,為確保充分利用生產能力,需要在供應商層面做好整合工作,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等。
二、14nm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中國最近獲得的生產14納米芯片的能力是開創性的,因為這項技術目前具有很大的市場價值。因此,它不僅可以使國家實現自給自足,還可以幫助全球解決現階段的芯片短缺問題。
英銳恩單片機工程師介紹,14nm到12nm芯片的生產線在半導體行業中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14nm以上的技術可以滿足目前半導體制造工藝中70%的需求。比如中端5G芯片使用的是12nm技術。因此,14nm技術基本上可以滿足臺式機CPU所需的制造工藝需求。
雖然28nm芯片技術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已經被認為是成熟的,但10nm及以上是前沿技術。此外,只有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等少數幾家公司可以制造10nm或以上。
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整個半導體市場價值約2000億美元,其中65%的芯片采用14nm工藝。另一方面,只有10%的芯片使用7nm技術,而25%的芯片使用10nm和12nm芯片。英銳恩單片機工程師介紹,從市場統計數據來看,今天14nm的用途仍然最為廣泛。此外,它在人工智能芯片、高端處理器和汽車方面具有巨大潛力。如今,包括高端消費電子、高速計算、低階功率放大器和基帶、人工智能和汽車在內的多種應用都在使用14nm芯片。
三、國產芯片廠商還需投入更多成本
中國的14nm技術正在蓬勃發展,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即便如此,中國半導體行業仍需繼續努力,以延續其增長曲線。英銳恩單片工程師表示,與國際老牌企業相比,中國企業仍然無法進行任何成本競爭,國產芯片廠商還需投入更多成本。
隨著5G和AIoT(AI和IoT的結合)時代的臨近,對14nm芯片的需求只會增加。此外,智慧城市、自動駕駛、遠程手術、工業4.0和物聯網監控等幾個新的創新用例都將成為主流,進一步增加了14nm及以上芯片的需求。中國必須加快14nm的量產,以利用即將到來的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