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方制裁一家中國公司的方式——長期暗涌在深水之下的中美“芯片戰爭”,在水面驟然打響。
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銷售元器件,時間有可能長達7年。
這件事有多嚴重?一種源自業內的共識是:在重要元器件嚴重依賴進口、無“芯”之痛長期未能得到解決的現實下,美國對中興的禁售令近乎于“一劍封喉”。
17日,中興通訊緊急宣布A+H股雙雙停牌,18日晚間,中興通訊在港交所公告稱,因尚需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激活拒絕令對本公司的影響進行評估,將延期披露2018年一季報,股票繼續停牌。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應詢發表談話表示,商務部將密切關注事態進展,隨時準備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至此,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到高科技領域,各方進入“緊急戒備”狀態。與此同時,一場有關中國芯片行業“生死存亡”的討論正在展開。
英特爾:我們必須執行
4月18日,有關本次禁售,作為壟斷核心芯片技術的高通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暫時不對此事情作出回應。
同時,高通也正在向中國商務部提出申請批準其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的交易。不過,目前商務部尚未作出審批。上周六曾有國外媒體報道稱,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中國正在放緩對高通收購恩智浦半導體交易的審核。
業內人士稱,審核的推遲可能導致高通不得不放棄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交易。而外界又普遍認為,這筆交易對高通的未來至關重要。
?除了高通,另一家芯片巨頭英特爾方面對此作出回應。
英特爾中國區方面回應稱,現在是財報發布前的靜默期,我們已經知曉美國商務部的命令,并將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楊旭對記者表示,“我們總部在美國,我們必須執行,我們繼續關注這個事情?!?br/>
另據外媒報道,4月18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已經投票通過了一項提案,盡管這一提案并未直接提及中國廠商的名字,但它將停止向那些購買“任何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安全威脅”的網絡設備和服務的電信運營商提供聯邦補貼資金。
澳大利亞政府機構則決定,逐步淘汰中國大陸的華為、中興兩品牌的手機,將不再使用任何華為和中興產品,而以前采購的,雖然暫時還在使用,但過一段時間將被取消,用其他生產商的產品取代它們。
外界普遍關心,中興對上游美國企業的依賴程度有多大,如果這一禁令全面實施,將會給中興帶來多大的影響。
中興危機背后的中國“芯病”
業內的一種分類方法是將芯片分為成熟度、可靠性較高的基站芯片,和一般的消費類芯片。前者是中興等信息通訊技術服務商所要用到的,而后者主要用在手機等數碼類產品上。
“(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基站芯片)從開始試用到批量使用起碼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主要玩家有TI,ADI,IDT等廠商”從招商電子發布的公告中可以看出,高端芯片基本上被外國廠商壟斷,這也正是中國芯片制造業的癥結所在。
另從第三方報告來看,這一市場的核心玩家均為高通,且從份額來看高通均保持著市場龍頭地位。
芯謀咨詢首席分析師顧文軍曾撰文表示,看似龐大的中國電子產業實則處于產業鏈的最下游,即使中興擁有比較多的專利,主要芯片和元器件卻大多來自于美國廠商。
數據顯示,中興通訊去年向供應商采購金額超過百億元。中興通訊2017年財報顯示,中興向最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為31.69億元,占本集團年度采購總額5.46%,向前五名最大供應商合計的采購金額為106.12元,占本集團年度采購總額的18.28%。不過,中興并未披露供應商名字。
中金公司分析師認為,通信設備的核心零部件中,基站有的零部件是100%來自美國公司,中興有1-2個月的備貨,如果不在這個時間內達成和解,會影響中興設備的生產。這對電信行業,特別是中國運營商網絡建設會造成影響,影響未來5G建設。
唯有芯片,在三大應用領域均一定程度的自給率不足。中興通訊的三大應用領域里,芯片門檻最高的板塊是RRU基站,這一領域要想實現國產替代,需要較長時間。
顧文軍在文中稱,僅僅芯片(還不包括為數眾多的元器件)領域,中興通訊就多達數十家美國芯片供應商,更為致命的是,在中興通訊幾乎所有產品領域,幾乎所有細分環節都有著美國芯片的身影,而國內的芯片少之又少。
業內有分析認為,中興在短時間內很難找到替代品。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楊光認為,中國廠商短期內還很難跳過高通,高通控制著終端芯片。
中興被“鎖喉”后
下一個會是誰?
芯謀咨詢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認為,這次事件是在特殊背景下的個案,目前這個階段中美兩國都在尋找籌碼出牌的前夕,會發生任何的可能,而中興可能被抓住了把柄,達成認罪協議就該遵守。這個事情可能最終會繼續通過談判解決,暫時不會擴大。
據相關媒體報道,華為征戰美國市場以來,可以說是屢屢碰壁。技術與資產收購遭到否決,(2008年的3com、2010年的3Leaf和2Wire,2011年的摩托羅拉網絡部門),2010年收獲的60億美元Sprint運營商訂單被迫取消,不久前與運營商AT&T的智能手機銷售合同告吹,與零售商百思買的銷售合作提前中止。
?日前,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對媒體表示,“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輕松”,“中美之間的問題不是我能說清楚,可以解決的”。
咨詢規劃院主任工程師蔣軍認為,這次制裁的背后可能也有5G的原因。從全球部署來看,中國在5G上更加高調,歐美國家比較謹慎,運營商都有自己的計劃。但如果從對抗角度考慮,可能有這樣的原因,中國的超前,勢必引起美國的擔心。
“華為、中興這樣的企業雖然參與驗證標準制定,話語權會更大,但具體標準到產業化階段,肯定是要考慮到產品設計、專利、方案等多個方面。芯片作為最上游,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芯片主要提供商還是高通,如果這個時候被限制,對中國廠商不利?!笔Y軍說。
國內“芯”公司紛紛漲停
戰斗力有幾顆星?
或受美方“封殺”中興這一消息影響,4月18日收盤,國產芯片出現漲停潮。盈方微、文一科技、天邑股份、深科技、紫光國芯、大唐電信、必創科技、北方華創等19支芯片概念股漲停。
國金證券認為,中美貿易摩擦背后是科技和戰略主導權之爭,此次中興事件并非獨立事件,美國主要目標是狙擊中國在高端制造領域的拓展,不排除其他科技公司后面有受到類似限制的可能。
“從長期來看,這將促使中國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薄弱環節突破,在通信行業中5G技術和高速光電芯片、通訊芯片等領域,加速占領技術高地和實現國產化替代?!?br/>
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得益于政府對信息安全的重視。早期,高端通用芯片作為“核高基”專項之一,以及國家863計劃等重大政策的加持,大量的政府資金涌入半導體產業。龍芯、飛騰、申威等國產公司紛紛立項。進入智能手機時代,華為、紫光為主的中國公司更是加大投入,各種挑戰高通、英特爾的宣傳不絕于耳。
這些公司或多或少曾在自主研發上進行嘗試,但研發進展緩慢。在863、973、自然科學基金、知識創新工程以及核高基重大專項等資金扶持下,中科院計算所2001年開始研制龍芯CPU。直到2010年,轉型成立公司,該計算所研制的CPU的樣品才完成產品化。通常,一款芯片的研發周期是3年,而如華為海思、展訊等購買ARM的IP授權僅需要1到2年。
通過架構授權,快速投入設計研發,這是目前半導體產業的常見模式,高通和聯發科皆受益于此。2013年,華為也獲得了ARM的架構授權,即華為可以對ARM設計的原始架構進行修改和對指令集進行擴展和縮減。
在這之后,華為陸續推出了從麒麟910到960多代產品,并在處理器架構中融入了自己的技術創新。雖然是否應當自研架構仍在業界存在爭議,但與十年前一款商業化應用的系統芯片都沒有,已經是零的突破。
?更為關鍵的是,在核心關鍵領域,中國廠商長期缺席。一方面,中國廠商固守自己市場,沒有意愿突破。
一位展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產品從基帶起家,一直沒有觸碰高通核心專利,所以就長期未能支持CDMA制式,至于與通信相關聯的基站芯片更是不去觸碰。另一家通用芯片廠商市場工作人員表示,半導體細分太細,選擇了自己能力半徑覆蓋的領域,并不想與其他廠商擠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半導體產業人才稀缺,以及對完全自主和“拿來主義”的討論爭議,影響了產業發展的進度。Gartner分析師盛凌海表示,已經投入幾十年的研發都沒有結果,短時間內想要突破并沒有那么簡單。?
這些原因導致中國半導體產業一直處于“大而不強”的狀態,中國半導體產業更多集中在后端工藝,通過砸錢就會有收獲,但對上游基礎原材料、半導體設備以及核心元器件,如射頻、FPGA、高速數模轉換、存儲等多個核心芯片技術仍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產業需求基本來自進口。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最近幾年集成電路進口額均超過2000億美元,甚至長期超過石油進口額。2017年,這一數額達到了2601億美元,進出口貿易逆差達到最高值的1932.6億美元。
正因為對外界的高度依賴,因而此次美國對中興的“鎖喉”,讓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感到了危機。
因為中國產業的先天短板,未來發生兩國芯片大戰的可能性并不被外界看好,但楊光表示,危機肯定會激勵自主芯片產業的發展,但想依靠國產芯片幫助中興度過危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芯片行業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續投入而且有些必要的學費恐怕也是繞不過去的。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內,比如5G開始這幾年,恐怕還是要靠國際市場供應。
不過,英特爾中國區通信技術政策和標準總監鄒寧告訴記者,5G是對上一代通信技術的飛躍,從人與人溝通,引入人與物的溝通,會有很多創新的空間,未來專利標準將不會向3、4G時代集中在少數廠商手中。這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文章轉載自:公司進化論,侵刪)